拥有外廊的幼儿园,孕育跨年龄交流

Kindergarten

MJK Kindergarten

●Fukuoka

拥有外廊的幼儿园
孕育跨年龄交流

位于福冈县北九州市一座全新建成能容纳240名儿童的幼儿园。
该幼儿园十分重视户外保育活动,因此在建筑设计上特意采用了外廊式结构,让孩子们能够随时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日常动线延伸到半户外空间,使孩子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直观地感受自然与天气的变化和关联。
建筑外侧的日式长廊传承了日本传统的长廊社区文化,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能够自然地聚集在这里,交流互动,共同成长。

促进跨年龄交流的外廊

与户外相连的开放式餐厅

如同咖啡馆般舒适能放松身心的教师休息室

拥有满满开放感半户外空间的园舍

Kindergarten

WD Kindergarten

●Guangzhou

拥有满满开放感半户外空间的园舍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把小区的公用空间改造成幼儿园。
在园舍中央设置了作为半室外空间也能得到使用的餐厅。
将窗户全部打开,餐厅呈现出的开敞通透完全就像室外空间一样,即使下雨孩子们也能像在室外一样进餐和活动身体。
活用超过16000㎡的占地面积,拥有高低起伏的庭园栽种了各种种类的树木,在这个游戏和学习相融合自然元素丰富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求心能得到良好的刺激。

能在半室外空间用餐的开敞式餐厅

拥有拱形阴影特征的室外走廊

连接了屋顶阳台的多功能大厅

通过传统的建筑样式<包围>
守护着孩子们成长的幼儿园

Kindergarten

MD Kindergarten

●Huizhou

通过传统的建筑样式<包围>
守护着孩子们成长的幼儿园

广东省惠州市被改造的幼儿园。

迷你小屋造型的绘本角和美工室,连接一楼到三楼上下都能通行的绳网游戏道具,和庭园完美融合的餐厅,庭院里起伏的山坡和水池等等,都融入了守护孩子们成长的心愿。中国客家人的传统建筑样式特征「围」以各种形式设置在园舍各处,孩子们在园舍的日常生活中感性得到培育。

和餐厅连接的自然庭园

受传统拱形开口启发的窗户

走廊既能眺望室外风景还能促进学习

感触贵阳风土培育爱乡之心

Kindergarten

WDB Kindergarten

●Guiyang

感受贵阳风土
培育爱乡之心

将位于贵阳市金阳区的五层高建筑改造成的幼儿园。

为了让孩子们更了解当地的自然和历史,以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为灵感设计了园舍。
设置了台阶和绳网游戏道具,孩子们在活动身体的同时也对这片土地更加了解更加热爱故乡。

和室外阳台连接通透敞放的餐厅

跨越好几层的大型绳网游戏道具

入口设计灵感来自贵阳的卡斯特地貌所特有的石笋

自然和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培育孩子们创造性的园舍

Kindergarten

IBG “H” Kindergarten

●Beijing

刊载媒体

· Rethinking The Future (IND)

· gooood (CHN)

· Archello (NLD)

· Archidaily (USA)

自然和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培育孩子们创造性的园舍

对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的双层办公楼改造成幼儿园。

连接底楼到顶楼的室外阶梯和绳网游戏道具促进上下移动,能够保证寒冷季节和恶劣天气时的运动量。
园舍位于艺术文化要素程度较高的地区,通过在园舍内部设置艺术画廊,不管是园舍外还是园舍内,孩子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接触到艺术。

绿意盎然的前庭和连接前庭的露台

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艺术的入口处画廊空间
展示了当地艺术家和园舍孩子创作的作品

和楼顶阳台相连创作活动范围广阔的美工室

能感受到光线和人移动动向
孩子们能自主学习创造游戏的园舍

Nursery school

XCG Nursery

●Guangzhou

能感受到光线和人移动动向
孩子们能自主学习创造游戏的园舍

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由仓库改造天花板高达6米的托育园。
活用高层高,带有天窗的斜屋顶等特征,打造出部分挑高空间,身处一层也能感受到太阳的动向和在二楼的人们的动向。

没有张贴天花板充满开阔感的教室和游戏空间

融合了绳网游戏装置和图书角能够自由选择使用方式的空间

透明玻璃门窗和绳网游戏装置
能让人体感到从天窗穿透进室内的光影动向
也能随时注意到老师和小伙伴们的动向

保育室自然分隔 有效利用狭窄区域

Interior

SDL Nursery

●Guangzhou

保育室分隔自然 有效利用狭窄区域

位于中国广州都市中高层建筑内的保育园。高度适中蜿蜒曲折的隔断自然区分出不同的保育教室,诞生出迷你游戏空间,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不断延伸想象,完全沉浸在游戏的世界中。

蜿蜒的隔断

绘本角

和室外相连的餐厅

小小森林研究所

Nursery school

KIDS SMILE LABO Nursery

●Kanagawa

2021 KIDS DESIGN AWARD

2021 GOOD DESIGN AWARD

2021 International Design Media Award (China)

小小森林研究所

由日比野设计自行运营,建在大楼里的企业主导型保育园。保育园融入了所在地厚木市的森林元素,森林小径,洞窟美工室,眺望图书平台,镜池,探险图书角的设置使孩子们可以不断探索新的学习和游戏,园舍的丰富变化让人忘记自己身处大楼之中。

镜池

眺望图书平台

森林小径

在自然环境中培育五感

Interior

ibg school

●Beijing

在自然环境中培育五感

将原有建筑物改建成幼儿园的项目。室内外都设置了各式各样的树木和植被,孩子们一边和自然相接触五感也能得到培养。

栽种了丰富植被绿意盎然的庭园

保育室

能和外面相连的餐厅露台

促进自由自主学习的小学中学连贯制学校

Nursery school

KB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Nagasaki, Japan

2019 GOOD DESIGN AWARD

2020 A+AWARDS(USA)

促进自由自主学习的小学中学连贯制学校

将现存公立中学改造为私立小学中学连贯制学校的项目。

统一化家具被摒弃,配合各教室用途和特征设计了家具。

促使孩子们自由发挥,积极主动学习。

拥有开放茶屋的入口

根据课程桌椅能自由移动的学习室

能感受到木材温度的教室

保育园和学童室相邻接的新型儿童设施

Nursery school

GSA International School+Wisdom Academy

●Tokyo, Japan

保育园和学童室相邻接的新型儿童设施

地处新开发区内以英语保育为特征的企业主导型

保育所和儿童学习教室联合协作的新型儿童设施。

毗邻的两个设施缓缓相连,人与人之间新的羁绊也随之产生,

育儿环境让人倍感安心。

保育园用餐区

活用阶梯高低差的保育空间

和保育室相连的学童设施休息室

像在胡同里玩耍一般,引发探索发现

Nursery school

CLC Beijing

●Beijing, China

2018 The IAI Best Environment Friendly Award (CHINA)

刊载媒体

・Architizer (USA)

像在胡同里玩耍一般,引发探索发现

单元格大小不一,内外空间皆考虑到,

制造了像老北京小胡同一样的空间。

高层住宅集中开发区内的会员制育儿支援设施。

不仅仅是小孩子,家长和当地居民都能在这里汇聚,

具有社区活动中心的功能。

每个单元格内根据每天的日常活动安排和教育计划具备灵活的用途。

大厅

能彼此看见的走廊

小格间

改造住宅为孩子们的基地

Nursery school

 MURONOKIDS SATELLITE

●Kanagawa

2018 KIDS DESIGN AWARDS

2018 A+AWARD Finalist (U.S)

改造住宅为孩子们的基地

把附带商店的住宅翻修成「小型基地」计划。

作为对面园舍的附属设施,建成40年的双层建筑被改装成四个教室。

中心概念为“SATELLITE”

希望这里能成为对孩子们来说像基地一样特别的场所。

从建筑正面眺望

教室

教室

以露营为主题的英语会话学堂改造

Interior

WKF School

Tokyo, Japan

以露营为主题的英语会话学堂改造

以2岁幼儿到小学低年级生为对象,英语学习的民间学堂。

野营作为改装的主题,像家一样的帐篷,木制底板的舞台等被运用,

设置了许多游戏可被引发的装置。

内景

内景

内景

平常也能接触到自然和真正素材的园舍

Interior

QKK Nursery

Kanagawa, Japan

平常也能接触到自然和真正素材的园舍

将意大利餐厅转换改造为保育园。

以农场为主题,能接触泥土,花草的室内庭院,

更有木头和钢筋组成的小房子作为游戏道具培育孩子们的五感。

餐厅

玩耍小屋

绿墙